理学院-物理系
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科研动态 >> 正文

国际知名期刊《Adv. Funct. Mater.》刊发蒋仲庆教授团队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成果

2024年09月04日 09:38  点击:[]

    近日,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蒋仲庆教授/青年教师秦楚博士在钠离子电池负极领域取得新进展,相关工作以“Ar/NH3 Radio-Frequency Plasma Etching and N-doping to Stabilize Metallic Phase 1T-MoS2 for Fast and Durable Sodium-Ion Storage”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(IF=18.5)上。理学院硕士生田时君和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陈巍衡为共同第一作者,秦楚博士和蒋仲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浙江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。该工作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。


工作简介:

二硫化钼(MoS2)材料具有较大的层间距、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弱的层间范德华力,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获得了广泛关注。其中,金属相的1T-MoS2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,其电子电导率比半导体相的2H-MoS2高出约五个数量级,且较大的层间距有利于Na+的扩散。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,1T-MoS2易转化为2H-MoS2。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,探索高效、环保的方法提高1T-MoS2的稳定性,对推动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本研究利用Ar/NH3射频等离子体处理技术,提出了在碳布上制备无粘结剂、氮掺杂和碳包覆的1T/2H混相MoS2纳米片(C@N-MoS2-p/CC)的合成策略,并用于高效、快速的钠离子存储。该电极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时,C@N-MoS2-p/CC在1 A g-1下的充放电容量分别为701.0 mAh g-1和797.0 mAh g-1。即使在2 A g-1下循环 910 次后,该负极的放电容量仍为402.4 mAh g-1,容量保持率为61.4%。并且在以 Na3V2(PO4)3/CC 为正极、C@N-MoS2-p/CC 为负极组装的全电池中,其初始充放电容量可分别达到102.3和102.9 mAh g-1

本工作的图文摘要


全文链接
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408035


上一条:《Phys. Rev. B》刊发伊天成博士关于二维极化超流态的研究进展 下一条:国际知名期刊《ACS Photonics》在线刊发陈瑞品教授团队研究论文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