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学院-物理系
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科研动态 >> 正文

国际知名期刊《Adv. Funct. Mater.》刊发王朋/崔灿教授团队关于钙钛矿电池的研究成果

2024年10月25日 09:18  点击:[]

近日,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王朋副教授/崔灿教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,相关成果以“Surface Terminated 3D/2D Heterojunction Enables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”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(IF=18.5)上。理学院22级硕士生任鹏辉(光电信息工程专业)为第一作者,王朋副教授和崔灿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浙江理工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。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支持。



工作简介

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迅速提升的转换效率和低成本潜力,引起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。三维(3D)钙钛矿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,然而其软晶格特性导致稳定性差。构建双层3D/2D钙钛矿异质结,不仅能钝化3D钙钛矿表面缺陷,还同时具有高功率转换效率和超稳定性的突出优势。先前大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2D钙钛矿间隔阳离子引起的较差电荷传输或3D/2D异质结中2D钙钛矿的随机相分布等问题。然而,2D钙钛矿表面的载流子复合通常被忽视。在此,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策略,即采用薄的表面终结层(STL)钝化3D/2D异质结中的2D钙钛矿。结果表明,2-氨基-5-巯基-1,3,4-噻二唑分子通过多位点相互作用终结2D钙钛矿的表面缺陷,显著抑制非辐射复合;同时使界面能带结构更加匹配,提升空穴传输。因此,在空气环境下制备的3D/2D/STL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5.09%的最高转换效率和1.211V的高开路电压(电压损失仅为0.349V)。此外,未封装的器件在空气中储存1008小时或在N2气氛下连续光照504小时后,仍然保持了超过90%的初始效率。这项工作提出3D/2D异质结中2D钙钛矿缺陷的钝化,开辟了一个重要却未被关注的方向。


原文地址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dfm.202416250.



上一条:《Phys. Rev. B》在线刊发青年教师张铭关于三层镍基超导体的研究进展 下一条:计算物理团队在《Phys. Rev. E》上发表可积系统研究的学术论文

关闭